當前位置:大學路 > >正文

教育部:填補公辦學前教育“短板”

更新:2024年08月19日 17:36 大學路

今天大學路小編整理了教育部:填補公辦學前教育“短板”相關信息,希望在這方面能夠更好幫助到大家。教育部:填補公辦學前教育“短板”

■教育改革

  近日,國務院辦公廳批復同意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。教育部、國家發(fā)展改革委、財政部印發(fā)了《關于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意見》。二期行動計劃在怎樣的背景下制定的?實施二期行動計劃的總體目標和重點任務是什么?政策上有哪些主要突破點?近日,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負責人就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。

  明確2016年入園率目標為75%左右

  問:二期行動計劃提出到2016年學前三年毛入園率目標達到75%左右,請問是如何考慮的?

  答:我們組織專家和相關研究機構經過系統(tǒng)研究論證,最終將2016年入園率目標確定為75%左右,主要基于三點考慮:

  一是回應群眾期盼。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(fā)展,老百姓對公平接受學前教育的訴求日益增強,加快普及學前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。雖然近幾年學前教育發(fā)展很快,但“入園難”沒有得到根本解決,特別是連片特困地區(qū)、少數(shù)民族地區(qū)、留守兒童集中地區(qū)、城鄉(xiāng)結合部的資源短缺問題還很突出,必須進一步提高入園率,滿足人民群眾迫切的入園需求。

  二是順應國際趨勢。OECD國家、金磚國家普遍把發(fā)展學前教育作為搶占人力資源早期開發(fā)高地的重要戰(zhàn)略舉措,加快推進普及。2012年OECD國家學前教育毛入園率平均已達92.8%,俄羅斯、巴西、南非等金磚國家的學前教育普及程度遠高于我國。我們有必要進一步提高入園率,為增強國家未來競爭力奠定堅實的基礎。

  三是具有現(xiàn)實可行性。經測算,把目標確定為75%,年均增速在2.5個百分點左右,相當于近三年年均增速的70%。通過實施二期行動計劃和國家學前教育項目,保持現(xiàn)有的財政投入和工作力度不減,所需硬件建設和師資需求能夠基本滿足,這一目標是可以實現(xiàn)的。

  建立學前教育成本合理分擔機制

  問:實施二期行動計劃的重點任務是什么?

  答:針對當前學前教育在資源、投入、師資、質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困難和問題,提出了四項重點任務:

  一是擴大總量。著力擴大農村學前教育資源,解決好連片特困地區(qū)、少數(shù)民族地區(qū)、留守兒童集中地區(qū)資源短缺問題。充分考慮城鎮(zhèn)化發(fā)展、老城區(qū)改造和人口流動實際,解決好城鎮(zhèn)及城鄉(xiāng)結合部資源總量不足的問題。

  二是調整結構。調整資源結構,著力擴大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的覆蓋面,讓孩子們有園上、上得起。調整布局結構,優(yōu)化幼兒園布點,讓孩子們就近入園。調整投入結構,在繼續(xù)擴大資源的基礎上,加大對條件保障的投入力度。

  三是健全機制。創(chuàng)新投入機制,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,建立學前教育成本合理分擔機制,努力做到保工資、保安全、保運轉、保發(fā)展。完善用人機制,健全公辦園教職工編制核定和補充制度,完善工資待遇保障機制。

  四是提升質量。改善辦園條件,讓各類幼兒園的師資、班額、園舍、玩教具配備等逐步達標。提高幼兒園教職工的專業(yè)素質和實踐能力。健全幼兒園動態(tài)監(jiān)管機制,進一步規(guī)范辦園行為。深入貫徹落實《3—6歲兒童學習與發(fā)展指南》,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成長。

  不斷提高學前教育財政投入占比

  問:當前公辦學前教育資源依然短缺,請問二期行動計劃打算如何進一步擴大公辦學前教育資源?

  答:經過一期行動計劃,全國公辦園增加1.7萬所,但總體占比僅33%,難以滿足老百姓接受公益普惠學前教育的需求。二期行動計劃繼續(xù)把大力發(fā)展公辦園作為擴大普惠性資源的重要舉措。

  一是加大*投入,加快建設一批城鄉(xiāng)公辦園。合理確定公辦園布局,在資源短缺的地區(qū)逐年安排新建、改擴建一批公辦幼兒園。特別要加大農村公辦園建設力度。

  二是加大扶持力度,增強各類公辦性質幼兒園的服務能力。要求各地參照教育部門辦園的財政投入和教職工管理政策,出臺支持國有企事業(yè)單位和集體辦園的具體措施,解決好這些公辦資源的師資隊伍和運行保障問題,提高面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。

  三是落實好小區(qū)配套園建設要求,確保公益普惠。要求各省(區(qū)、市)出臺小區(qū)配套園建設和管理的實施辦法,對小區(qū)配套園規(guī)劃、建設、移交、舉辦以及回收、補建等作出具體規(guī)定,確保提供普惠性服務。2015年底完成對現(xiàn)有小區(qū)配套園的清理整頓工作。

  問:現(xiàn)在民辦幼兒園占比很大,但提供普惠性服務的能力還不夠強。請問在二期行動計劃中如何解決這個問題?

  答:二期行動計劃將在繼續(xù)落實用地、稅費等優(yōu)惠政策,多種方式吸引社會力量辦園的基礎上,進一步加大對普惠性民辦園的扶持力度。

  一是加大認定和扶持力度。要求各地根據(jù)普惠性資源布局和幼兒入園需求,認定一批普惠性民辦園。通過*購*服務、生均經費補貼、減免租金、派駐公辦教師、培訓教師等方式支持其提供普惠性服務。

  二是建立扶持長效機制。要求各地出臺普惠性民辦園認定和扶持辦法,對扶持對象、認定程序、扶持辦法、監(jiān)管措施和退出機制等做出具體規(guī)定。通過成本核算、限價收費、財務審計等手段,加強日常監(jiān)管,確保公益普惠目標的實現(xiàn)。

  問:近幾年學前教育財政投入增長很快,但是經費不足的矛盾在很多地區(qū)仍比較突出。請問二期行動計劃在加大學前教育投入方面有哪些舉措?

  答:加快發(fā)展學前教育,財政投入是保障。二期行動計劃將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,著力構建學前教育長效投入機制。

  一是強化地方*投入的主體責任。要求各地落實好“國十條”各項財政支持政策,切實加大財政投入力度,不斷提高學前教育財政投入占比。特別要加大對農村、邊遠、貧困和民族地區(qū)的投入。

  二是建立投入保障機制。各級財政在做好資源建設的同時,要支持解決幼兒園教師工資待遇和運轉保障等問題。各地要出臺公辦幼兒園生均公用經費標準或者生均財政撥款標準,逐步建立學前教育成本分擔和運行保障機制。

  三是中央財政繼續(xù)加大支持力度。每年繼續(xù)安排專項獎補資金,支持地方擴大普惠性資源、完善幼兒資助制度、培訓幼兒教師,引導和激勵地方完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。

  同時,按照非義務教育階段成本合理分擔的原則,建立幼兒園收費動態(tài)調整機制,合理確定收費標準,實現(xiàn)學前教育辦園成本合理分擔。

以上,就是大學路小編給大家?guī)淼慕逃浚禾钛a公辦學前教育“短板”全部內容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!

免責聲明:文章內容來自網絡,如有侵權請及時聯(lián)系刪除。
與“教育部:填補公辦學前教育“短板””相關推薦

每周推薦




最新文章

熱門高校 更多




聯(lián)系我們 - 課程中心
  魯ICP備18049789號-7

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. 版權所有

警告: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